车东西(公众号:chedongxi)
文 | 六毛
车东西12月3日(ri)消息,今日(ri),国家工(gong)(gong)业和信息化部(bu)装备工(gong)(gong)业司发(fa)布《新能源(yuan)汽车产业发(fa)展(zhan)规划(2021-2035)》(征求意见(jian)稿),面向社(she)会公开征求意见(jian)。
未来,正(zheng)式发(fa)(fa)布(bu)的《新(xin)能(neng)源(yuan)汽(qi)车产(chan)业发(fa)(fa)展规划(2021-2035)》将(jiang)为(wei)国(guo)内(nei)新(xin)能(neng)源(yuan)汽(qi)车的发(fa)(fa)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以(yi)及发(fa)(fa)展重点。

▲《新(xin)能源汽(qi)车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(征求意见稿)今日发布
征求意见(jian)稿中涉及了未来15年新(xin)能(neng)源车的发展规模、不同类型新(xin)能(neng)源车如何共存、换电技术,以及新(xin)能(neng)源汽(qi)车与交通、基础(chu)设施(shi)的融合(he)等多方内容(rong),下(xia)面是10个最核心(xin)关(guan)键点(dian)。
从中可以看到,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(fa)展(zhan)即将进入新阶(jie)段(duan),应用场景进一步拓(tuo)宽(kuan)、配套基(ji)础设施将得(de)到完善,除此之外随(sui)着知识产权保护(hu)力度加强,新能源汽车在基(ji)础及核(he)心技术上有(you)望(wang)得(de)到提(ti)升。
1、至2035年,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。
2、至2035年,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3、至2025年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%左右。
4、至2025年,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%。
5、到2025年,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.0千瓦时/百公里,插电式混合动力(含增程式)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.0升/百公里。
6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下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,届时将推动深化“三纵三横”的研发布局。
7、未来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,加快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。
8、下阶段将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,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、交通、信息通信融合发展,同时还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。
9、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,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、加氢、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10、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。
下(xia)面(mian)为(wei)《新能(neng)源汽车产业发展(zhan)规划(2021-2035)》(征求意见稿)的重点信(xin)息。

▲工信(xin)部网站可(ke)下(xia)载PDF版

▲《新(xin)能源汽车产业(ye)发展规划(hua)(2021-2035)》(征求意见稿)目(mu)录
一、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 仍面临诸多挑战
意见稿显(xian)示(shi),目前国内的(de)新能源汽车产(chan)业在(zai)经过(guo)多年(nian)努力后(hou),在(zai)几个(ge)方面提升(sheng)了自(zi)身(shen)实力:1、技术水平显(xian)著提升(sheng)。2、产(chan)业体系(xi)日趋(qu)完善(shan)。3、企业竞争力大幅(fu)增强。4、新能源汽车产(chan)销、保有量连续(xu)四年(nian)居世界(jie)首位。5、电动化跻身(shen)世界(jie)前列。
除(chu)此之外,网(wang)联(lian)化(hua)(hua)、智能化(hua)(hua)、共享化(hua)(hua)也正(zheng)在发展当中。
但与此同时(shi),中国新能源汽(qi)(qi)车产业(ye)未来也会面临一(yi)些(xie)挑战(zhan)和问(wen)题,包括:1、市场竞争加剧。2、发展动力亟(ji)待转换。3、核心技术供给不(bu)足。4、新能源汽(qi)(qi)车质量保障(zhang)体系不(bu)够完善。5、产业(ye)生态尚不(bu)健全。
就产业生(sheng)(sheng)态(tai)(tai)而言(yan),国内(nei)的(de)新能源汽车(che)产业正在由“链式(shi)(shi)关系(xi)”向“网状生(sheng)(sheng)态(tai)(tai)”演变,即产业生(sheng)(sheng)态(tai)(tai)正由零部件、整车(che)研(yan)发(fa)生(sheng)(sheng)产及营销服务企(qi)业之间的(de)“链条式(shi)(shi)关系(xi)”状态(tai)(tai)向汽车(che)、能源、交通(tong)、信(xin)(xin)息通(tong)信(xin)(xin)等多领域(yu)多主体参(can)与(yu)的(de)“网状生(sheng)(sheng)态(tai)(tai)”发(fa)展。
二、2025年新能源车占总销量25%左右 无人车限定场景商用
针对于(yu)新能源(yuan)汽车产(chan)业(ye)发展路(lu)径,意见稿(gao)中已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(jian)表。
1、至2035年,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
按照规划,至(zhi)2035年(nian)中国将跻身(shen)世界汽车强(qiang)国行(xing)列。彼时,
(1)纯电动汽车(che)将(jiang)成(cheng)为主流。
(2)燃料电池(chi)汽(qi)车可实现商(shang)业化应用(yong)。
(3)公共领域(yu)用(yong)车(che)将(jiang)实(shi)现(xian)全面电动化。
(4)高(gao)度自(zi)动驾驶智能(neng)网联汽车(che)也将趋于普及。
2、至2025年,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比25%左右
未来5年(nian),国(guo)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预计将明显提(ti)高,彼时(shi),
(1)动(dong)力电池、驱动(dong)电机(ji)、车载系(xi)统等关键技术领域(yu)将取得突破。
(2)新能源汽(qi)车(che)新车(che)销量占比(bi)达25%左右。
(3)智(zhi)能网联汽(qi)车(che)新车(che)销量占(zhan)比达到30%。
(4)高度自动驾驶智(zhi)能网联汽车实现限(xian)定(ding)区(qu)域(yu)和特定(ding)场景(jing)商业化应用。
三、深化“三纵三横”研发布局 2025年百公里电耗降至12度
提(ti)高技术(shu)创(chuang)新能(neng)力是(shi)新能(neng)源(yuan)汽车产业(ye)未来15年发(fa)展(zhan)的(de)重要目标之(zhi)一。意(yi)见稿显示,其具体规划包括:
1、深化“三纵三横”研发布局
未(wei)来将以纯电动(dong)汽(qi)(qi)车(che)、插电式混合动(dong)力(含(han)增程式)汽(qi)(qi)车(che)、燃料电池汽(qi)(qi)车(che)为“三纵(zong)”,布局(ju)整(zheng)车(che)技(ji)术创新(xin)链条,提升整(zheng)车(che)集成技(ji)术方面的能力。
与此同时以动力(li)电(dian)池与管理系统、驱动电(dian)机与电(dian)力(li)电(dian)子、网(wang)联化与智能化技(ji)(ji)术(shu)为“三横”,构建关(guan)键零部件(jian)技(ji)(ji)术(shu)供(gong)给体系,提升(sheng)关(guan)键零部件(jian)技(ji)(ji)术(shu)方面的(de)能力(li)。
2、攻关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
意见稿(gao)显示,接(jie)下来的(de)(de)目标之一提升在(zai)电池技术(shu)(shu)、智能网联(lian)技术(shu)(shu)、新能源基础技术(shu)(shu)方(fang)面的(de)(de)技术(shu)(shu)水平。
按照规(gui)划,到2025年,我国将实(shi)现纯电(dian)动(dong)乘用车新车平均电(dian)耗(hao)降至(zhi)12.0千(qian)瓦时/百公(gong)里(li),插电(dian)式混(hun)合动(dong)力(含增(zeng)程式)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(hao)至(zhi)2.0升/百公(gong)里(li)。
四、鼓励跨界合作 扩大车载操作系统应用规模
意见稿显示,下个(ge)阶段(duan)将(jiang)(jiang)推(tui)动形成互融共生、分(fen)工合作(zuo)、利益共享(xiang)的新型产业生态。为实(shi)现这(zhei)一目标,将(jiang)(jiang)从相关企业、关键(jian)系统应用、生产制造水平、品(pin)牌建设、安全建设5个(ge)方面采取措施。
1、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
意(yi)见(jian)稿显示支(zhi)持产业链(lian)核心企业的发展的具体措施将包(bao)括:
(1)鼓(gu)励(li)企业跨界合作。
(2)打(da)造(zao)涵(han)盖解(jie)决(jue)方(fang)案、研发生产(chan)、运(yun)营服务等产(chan)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(dao)型企业。
(3)推动整(zheng)车、零部件企业优(you)化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
(4)发挥龙头企业(ye)带头作用,培育新(xin)能(neng)源汽车产业(ye)集群。
2、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
未来将以整车(che)(che)(che)企业需求为(wei)牵(qian)引,集中(zhong)开发车(che)(che)(che)规(gui)级车(che)(che)(che)载操(cao)作系统。同时,鼓励整车(che)(che)(che)及零部件、互联网、电子信息、通信等(deng)领(ling)域企业组成联盟(meng),扩大车(che)(che)(che)载操(cao)作系统应用(yong)规(gui)模。
此外(wai)(wai),除鼓励上游资(zi)源供应商保障(zhang)资(zi)源提供能(neng)力(li)外(wai)(wai),还将(1)建(jian)立(li)健(jian)全动(dong)力(li)电(dian)(dian)池(chi)模块化标准体系(xi),(2)完(wan)善动(dong)力(li)电(dian)(dian)池(chi)回收(shou)、梯级利用和(he)再资(zi)源化的(de)循环(huan)利用体系(xi),鼓励共建(jian)共用回收(shou)渠道,(3)建(jian)立(li)健(jian)全动(dong)力(li)电(dian)(dian)池(chi)运输仓储(chu)、维修(xiu)保养、安全检(jian)验、退役(yi)退出等环(huan)节管理制度,从而推动(dong)动(dong)力(li)电(dian)(dian)池(chi)全价值(zhi)产业链(lian)的(de)发展。
3、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
下一阶段,将推进智能化技(ji)术(shu)在新(xin)能源汽车研发设计、生产制(zhi)造、仓储物流、经营管理、售后服(fu)务(wu)等关键环节的(de)深度应用。
4、强化质量保障 推进质量品牌建设
引(yin)导企业强化(hua)品(pin)牌发展(zhan)战略,以提升(sheng)质量和服务(wu)水平为重点进行品(pin)牌建设。同(tong)时,利用(yong)互(hu)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(kuai)链等技术,健全(quan)产品(pin)全(quan)生命周期质量控制(zhi)及追溯机制(zhi)。
5、强化安全保障
具体措施包括:
(1)强化(hua)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(zhu)体责(ze)任,落实生产者责(ze)任延伸(shen)制度。
(2)健全(quan)新能(neng)源汽(qi)车(che)整车(che)、零部(bu)件(jian)以及维修保养、充换电等(deng)安(an)全(quan)标准,完善安(an)全(quan)法规制(zhi)度。
(3)加强新能(neng)源(yuan)汽车安全隐(yin)患召回管理工(gong)作力度。
(4)落实企(qi)业(ye)负责(ze)、政府监管(guan)、行业(ye)自律和(he)社会(hui)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(zhi),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(guan)理。
五、新能源汽车要与交通、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展
产业格局上,意见稿显示,下一(yi)阶段的规划是促(cu)进新(xin)(xin)能(neng)源汽车与智慧能(neng)源、智能(neng)交通、新(xin)(xin)一(yi)代(dai)信(xin)息通信(xin)全(quan)面(mian)深度融合,构建(jian)产业协同(tong)发(fa)展(zhan)新(xin)(xin)格局。
1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
在加强新能(neng)源(yuan)(yuan)汽车与(yu)电网(V2G)能(neng)量互动的(de)同时(shi),采取措(cuo)施促进新能(neng)源(yuan)(yuan)汽车与(yu)可再生能(neng)源(yuan)(yuan)高效协同。
如鼓励“光储充放”(分布式(shi)光伏-储能系统-充放电)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,推动(dong)新能源汽车(che)与(yu)(yu)气象、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(ce)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(yu)(yu)融合,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等。
2、推送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
意(yi)见稿显示,接下来在交通(tong)发展(zhan)方面(mian)将在构(gou)建(jian)“出(chu)行即服务(wu)”的新型交通(tong)出(chu)行服务(wu)模式(shi)的同时,也要构(gou)建(jian)绿色(se)物(wu)流运输体系。
(1)发展一体化智慧(hui)出(chu)行服(fu)务
未(wei)来将加快建设新型智(zhi)能交通管控系(xi)统,新的(de)智(zhi)能交通管控系(xi)统将涵盖(gai)前端信息采(cai)集、边缘分布式(shi)计算等。
同(tong)时(shi)(shi),新能源(yuan)汽(qi)车(che)(che)在分时(shi)(shi)租(zu)赁、城市公(gong)交(jiao)、出租(zu)汽(qi)车(che)(che)、场(chang)地(di)用(yong)车(che)(che)等领域的(de)应用(yong)将加(jia)快步伐。以(yi)智能网联汽(qi)车(che)(che)为载体的(de)城市无人(ren)驾驶共享出行服务,物(wu)流配(pei)送、市政环卫、定制(zhi)化公(gong)交(jiao)和特定场(chang)景示范(fan)应用(yong)将得到支(zhi)持。
与此同时,政府部(bu)门还(hai)将引导汽(qi)车生(sheng)产企业和(he)出行服务企业共建“一站式(shi)”服务平台(tai)。
(2)构(gou)建智(zhi)能(neng)绿(lv)色(se)物流运(yun)输体系(xi)
未来,在构建物流体系方面,新能源汽车在城市(shi)物流、农村(cun)物流、港口驳(bo)等领域的应用(yong)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。
3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
包括推动(dong)车辆与道路交通、信息(xi)通信基础(chu)设(she)施(shi)广泛(fan)互联和数(shu)据交互,为(wei)多级联动(dong)的自动(dong)驾驶控制决(jue)策(ce)和应用(yong)服务提供保障。
此外,以数(shu)(shu)(shu)据(ju)为(wei)纽带(dai)的“人-车-路-云”,信息(xi)安全(quan)保障体系将进(jin)一步(bu)完善,未来还将加强数(shu)(shu)(shu)据(ju)、应用服务在汽车全(quan)生命周期的分(fen)级分(fen)类(lei)管(guan)理(li)和访问控制(zhi),构建汽车身份认(ren)证(zheng)和数(shu)(shu)(shu)据(ju)管(guan)理(li)体系。
4、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
意见稿显示(shi),下阶段(duan)将推(tui)动建立新能源(yuan)汽车(che)与相关产业融合(he)发展的(de)综合(he)标(biao)准(zhun)体系(xi),明确车(che)载操作系(xi)统、车(che)用基础地图等(deng)技术接(jie)口标(biao)准(zhun)。
此(ci)外依据(ju)意见(jian)稿,未来(lai)将会出现更更多(duo)跨行业、跨领域(yu)的综合大数据(ju)平台。
六、积极推动换电站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
意见稿显(xian)示,为给新能源(yuan)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,下一阶段将(jiang)加快推动换电(dian)、加氢、信息(xi)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(jian)设。具体包(bao)括:
1、进行充换电网络建设
(1)加(jia)快充换电基础设施(shi)建设
下(xia)阶段将形成适度超前、慢充(chong)为(wei)(wei)主、应(ying)急快充(chong)为(wei)(wei)辅(fu)的充(chong)电网络,同时换电模式(shi)、智能(neng)有(you)序充(chong)电、大功(gong)率充(chong)电等充(chong)电技术的应(ying)用、研发将得到进一(yi)步支持。
(2)提升(sheng)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
未(wei)来,政府将(jiang)引导(dao)企业联合建立充(chong)电(dian)设施(shi)运营(ying)服务(wu)平(ping)台,实现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(xiang)与(yu)统一结算。
(3)鼓励(li)商业模式创新 非运营(ying)车辆充(chong)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
政(zheng)府将引导相关方联合(he)开(kai)展充(chong)电(dian)设(she)(she)施建设(she)(she)运营(ying),支(zhi)持(chi)居民多车一桩、相邻车位共(gong)享等模式(shi),支(zhi)持(chi)鼓励充(chong)电(dian)场站与商业地产结合(he),提供充(chong)电(dian)服务(wu)。
此外,在(zai)意见稿中还明确指出将“明确非运(yun)营车辆充(chong)电服(fu)务享受居民(min)生活电价。”
2、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
具体措施包括:
(1)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(xian)通(tong)信网络。
(2)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
在推进交通标(biao)志标(biao)识(shi)等道路基础(chu)设(she)施数(shu)字(zi)化改造升级的同(tong)时,加(jia)快差分(fen)基站建设(she),推动北(bei)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(du)定位领域应(ying)用。
(3)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(xi)建设
下一(yi)阶段,政(zheng)府计划推进加(jia)氢基础(chu)设(she)施建设(she),并支(zhi)持有条件的地(di)区(qu)开(kai)展燃料(liao)电(dian)池汽车商业化示(shi)范(fan)运行。
七、“走出去”: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
培育新(xin)能源(yuan)汽(qi)车产(chan)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(xin)优势(shi),深度(du)融(rong)入(ru)全球产(chan)业体(ti)系,是(shi)下一个阶段发(fa)(fa)展新(xin)能源(yuan)汽(qi)车发(fa)(fa)展的目标之(zhi)一。为实现(xian)这个目标,未来将采取相关措施:
1、鼓励相关方开展交流合作 促进形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
意见稿显示,下一阶段将对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外行业机构开展合作给(ji)予支持(chi),并推动(dong)在设计生产(chan)、质量(liang)安全、试验方(fang)法等方(fang)面标准(zhun)和(he)结果的(de)国际(ji)互认。
2、引导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
按照(zhao)规划,政府(fu)将引导企业制(zhi)定国际(ji)(ji)化(hua)发展战略,鼓励企业充分(fen)利用(yong)国际(ji)(ji)融资平台,同时健全(quan)法律(lv)咨询、金融支持、人才培训(xun)等服务(wu)保障体系。
八、其他保障措施:放宽市场准入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
意(yi)见稿显示,为促进新能源(yuan)汽车产业(ye)持续发展,下一阶段还将从行业(ye)管理、政策法(fa)规、人才队(dui)伍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组织系统职能5个(ge)方面提(ti)供(gong)一些其(qi)他的保障(zhang)。
其中,政府方面将放宽市(shi)场准入,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建(jian)立新技术豁(huo)免机制(zhi)。
此(ci)外政策法规体系将(jiang)得(de)到完(wan)善,与此(ci)同(tong)时,从2021年起,国家生态文明试验(yan)区(qu)、大气污染防(fang)治(zhi)重点区(qu)域(yu)公(gong)共领(ling)域(yu)新增或更新用(yong)车全部使用(yong)新能源汽车。